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安心手则

罗家玲 2020-02-04 阅读量:


        作者介绍

        罗家玲
        台湾彰化师范大学辅导与咨询学系博士
        台湾彰化师范大学辅导与咨询学系副教授
        台湾团体谘商与治疗研究学会理事
        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主任
        社区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主任
        专长:擅长青少年辅导与谘商之实务训练与督导、团体谘商历程与效果研究、生命教育、亲职教育、谘商师驻地实习督导等。

        本文适合人群
        关注疫情情况的居民、专业医护人员及家属

        一、本文目的: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风险,难免让人在生存本能下引起恐慌焦虑,原本适度的焦虑可以产生有效的因应效果,但不当的焦虑反应可能适得其反。

        本文主要依据社区心理健康及预防的原理与工作经验,参考台湾2003年因应SARS疫情因应的安心手册简化编写,提供民众从心的安定开始做起,以自主而纪律的健康管理、关爱而智慧的行动态度,共同度过危机。主要也提供专业心理工作者参考。
 

        二、安心的原则:

        一.正确认知讯息以减少无知引发的慌乱。
        二.客观检视自己的状态以对应当下适当的因应之道。
        三.因应现实问题与保持乐观积极是因应压力的两则平衡原理。
        四.不仅是危机处理也是「定、静、安、虑、得」的涵养实践。
 

        一)正确认知讯息以减少无知引发的慌乱

        恐惧焦虑常来自「未知」,故有正确的认知是对抗疾病的第一步,以下是对此次肺炎简要的介绍,我们也须从具公信力的信息中更新对于疾病的认识。依据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20.0125)资讯如下,可参考。也可依照疫情新的讯息和发现进一步查阅最新讯息。
   

        1.主要症状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已知之主要症状发烧(大于摄氏38度)、四肢无力呼吸道症状包含咳嗽(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

        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呼吸道窘迫症候群、败血性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表现。
     

        2.潜伏期
     

        潜伏期为2至12天(平均7天),但若曾前往流行地区或曾接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之病人,目前仍维持健康监测14天。  
     

        3.严重性
     

        严重时可能进展至严重肺炎、呼吸道窘迫症候群或多重器官衰竭、休克等。依据目前的流行病学资讯,患者大多数能康复,但也有死亡病例,死亡个案多具有潜在病史,如糖尿病、慢性肝病、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等。
     

        4.传播方式
     

        目前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完整传播途径,尚未完全了解。当2019年12月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发生时,案例多数曾至华南海鲜市场活动,此市场的环境检体虽检出2019新型冠状病毒,但感染源仍无法厘清。除此,从发病个案的流行病学资讯来看,亦有家庭群聚与医护人员感染的个案报告,因此高度怀疑可藉由近距离飞沫、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人的口鼻分泌物或体液而增加人传人之感染风险。
     

        5.传播区域
     

        除了发现病毒的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以外,中国其他省市也陆续出现病例,如北京、天津、上海还有广东等地。此外,其他国家与地区也有发现确认案例。这些案例大多曾在武汉旅游或居住。
     

        6.预防方式
     

        目前未有疫苗可用来预防冠状病毒感染。预防措施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相同,包括勤洗手、配戴口罩,妥善处理口鼻分泌物,尽量避免出入人潮拥挤或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且避免接触野生动物与禽类。此外在居家环境上的消毒与卫生也有必要。
        由于这是目前尚未完全理解的病毒感染,或有最新理解不断更新,民众应从正式的官方卫生机构的报导中获得信息,避免道听途说或情绪性的讯息来源。
 

        二)客观检视自己的状态以对应当下适当的因应之道

        面对不断扩散的疫情,我们需要先正视自身的处境并且选择相应的方式面对,以下依据社区心理健康三及预防观点和风险程度分三级对象,不同对象聚焦防治重点,以让不同对象能有所依循,并做好该阶段的因应之道。
 

级别 风险状况 任务
初级风险民众 目前健康状况良好也没有接触史的一般民众 1.    持续做好自主健康管理  
2.    维持免疫力和正向能量  
3.    安全范围内的互助行动
(不需恐慌.没必要囤积资源)
次级风险民众 有身体不适但不确诊或有直间接的接触史而未确诊之虞的民众 1.    绝对做好健康自主管理
2.    能安忍于不确定性中
3.    做可能的不同因应计划
(实事求是以求放心)
三级风险民众 家人或自己有确诊而正在隔离或治疗中的民众 1.  勇敢接受现实的挑战,将生理健康交给医疗和自身免疫力。
2.  心理健康交给自己乐观面对的积极态度与正向作为减少恐惧
3.  适当的家人联系减少担心焦虑
(尽可能的接纳和保持希望感)
 
        初级风险民众

        目前健康状况良好也没有接触史的一般民众,在生理方面要持续做好自主健康管理,包含:
        1.勤洗手,尤其是返家后与吃东西前
        2.戴口罩,有效预防飞沫传染的可能,并尽量避免触摸口罩向外部份
        3.避免和他人共享餐具或个人清洁用具,减少飞沫传染或间接传染机会
        4.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均衡饮食、定时运动、有足够休息、减轻压力,有助增强身体抵抗力
 

        大家面对这样快速传染解大规模的疾病,需要接受我们正在面临一项危机,自然会产生焦虑、恐慌的情绪,在心理方面也需要维持正向能量以对抗这场漫长的战役,可以稳定自己身心的方式,包含:
        1.保持生心理的健康状态:维持正常的作息,保有生活的稳定性,适度运动和开朗乐观的心情,主要任务在维持自身的免疫力。
        2.避免负向情绪:避免接收太多负面讯息,控制接收相关信息的时间和频率,若感觉自己受到媒体影响太多,要停止且转移注意力。因为人在焦虑时会因为对特定问题过度聚焦而更放大焦虑或恐慌,避免如此也帮助周围的家人适度谨慎而非过度放大焦虑。适度转移注意会发现生活丰富不只有这件事情值得关注。
        3.保持对前景的盼望:即使在危急时期,也不要忽略在我们身边的美好事物,如对维护公众健康安全的专业人员表达感谢。在健康无虞下发展适当的互助行为。避免囤积非急用的资源以让真正需要的人优先。
        4.将负向情绪转为积极有用的建议。抱怨或发泄情绪可以舒缓个人内在压力,若已经超出个人情绪负荷,鼓励适度和适当方式抒发。但若是对他人发泄情绪可能导致人际间更多负向情绪负荷,转而造成人际问题而徒增困扰,不如暂时反思这些情绪的积极意义为何?如何形成积极有效的做法或建议,才能共体时艰。
 

        次级风险民众

        身体有出现不适症状但不确定是否感染此类病毒或者有直间接接触史但未确诊的民众,内心的不安可想而知,需要进行严谨的自我居家隔离,包括从疫区回来的、曾与疑似肺炎患者搭乘同一交通工具、共享同一办公室或曾拜访其住家或医院,虽然没有任何症状,都最好在居家自行隔离 14 天以上,在这十几天里,你可以做的事情有以下几件:

        1.健康监控与行动:掌握各种可疑征兆,如有症状表现如发烧不退、咳嗽严重或上述相关症状则必须主动就医,可洽当地的卫生局或透过通报专线,请求协助送医,避免自行搭乘大众运输工具到医就诊而造成更大的疫情扩散。同时,也需通知近期曾接触人士。例如:武汉市长已经说明约有500万武汉不在籍人口(学生或劳工等)已离开该城市转往其他地方者,最好的防疫作为就是更积极的自主管理、监控和必要的通报。
        2.自我情绪管理:保持心情稳定,若觉焦虑不安、恐惧担心,且强烈无法消除,请以深呼吸先安定自己。必要时透过网络、电话连络亲朋好友以寻求情绪支持、告知生活所需和请求协助时也需要注意安全和避免风险,透过适当管道,获得各种必要资源也包含心理咨询或防疫专线。
        3.去除不必要的担心和犹豫:当你处在可能是感染此类病毒或者其他身体不适原因而担心受怕,内心的不确定感是影响焦虑的因素时,主动就医诊断而获得确认,才能对焦应有的因应作为,才是面对现实且舒缓焦虑的做法。若你周遭的人有此担心也应正向鼓励他暂时忽视他人眼光或不必要的担忧,毕竟没有人主动愿意受到疫情的感染,大家应开放的心坦然面对,整体防疫才能自利利他。
        4.不同可能的规画:面对可能感染此病毒与否,可以有两套不同的生活庶务的规画,准备确诊的隔离就医或者回家自主健康管理的两套准备。有务实的准备可以让人更容易面对现实,也减少不必要的困顿感。
        5.保持身心的最佳状态:无论是生理或心理都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负担,让自己保持好的免疫力。即使感染也会因为好的免疫力而增加康复的可能性,保持乐观积极的因应精神往往是病人安度关卡的必胜妙招。
 

        三级风险民众

        由于疫情持续扩散,隔离是为避免疫情继续向外扩散之必要手段,但隔离过程会让带着病痛的人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重新面对一个陌生而且难以预料的环境,不免因控制感被剥夺而容易产生紧张不安甚至愤怒情绪,且隔离空间封闭容易增长孤立无援的恐惧感,或隔离后的生活所需变得不足带来不习惯。故此阶段的对象宜协助增进安全感以减少恐惧。充分告知会有的对待和治疗计划可以让人安心,而家人或病人也要以安定心绪为首要目标,以下几点可以帮助自身或家人在隔离环境安心定神:

        1.将健康交给医护专业和自己的免疫力。隔离治疗还是有相当的康复机会,一旦治疗就要信任医疗。隔离期间可能会因进入新环境感到慌张、不知所措、隔离感的孤单和沮丧,易产生负面想法或恐惧与抱怨。此时医护人员或医院社工或心理师的明确预告病人或家属将接受的处理流程和目的,将可协助与安抚舒缓紧张。病人也可以适度理解所接受的处遇会有的结果以减少害怕和配合医疗。
        2.以正念安定自己。清醒时尽量放下担忧也放松身体。若有负向情绪时就告诉自己:保持当下的正念的态度(开放、接纳、不跟随念头或感受等),或以正念态度放松的观察呼吸。也可以更简单的以刻意的腹式呼吸或数息等方式来自我安定,呼吸与放松法随时随地可用,方便有效。
        3.面对复杂心情的正向方法。不少医病人员在当时sars住院隔离事后分享,心情复杂在所难免,或写日记抒发感想等,可以转移注意力又能保持身体能量和免疫力,安忍度过危机。
        4.保持人际的温暖。如有必要可以利用通讯软件、电话与亲友连络让他们放心,相互鼓励或道爱、道感谢以感受人际温暖而减少孤单感可增强信心,安度治疗过程。
        5.病人或家人需要理解。适应短暂的异样眼光或人际距离的变化需要时间,避免把别人的无知或不当态度转变成伤害自尊的工具,支持自己的坦然和勇气,要善待自己,隔离虽非所愿,但听从医嘱隔离或就医没有错.
        6.治疗后的返家自主管理。返家后仍然需要健康自主管理,但已经更能够轻松面对健康问题是值得庆贺之处。但若身边的人因为自己或亲友被隔离而有排斥的行为,他们是出自于对疾病的未知才感到害怕、恐慌,也是一种防卫和自保的方式,他们真正害怕的是疾病本身而不是自己。当事人可能会感到不被支持,此时,可以做的是先忽略他人的负向态度,并且持续保护自己的健康,安定自我的身心状态,若仍感到委屈,可向自己信任的亲友、相关专线寻求支持,以处理自身的情绪,让自己保持在良好的身心状态就是维持好的免疫力。
 

        三、结语:

        上述是以三级预防观点区分不同程度风险者的心理需求和因应策略,以便度对焦处遇。但亦可能因疫情与人员流动使得自己的级别有所异动。
        但整体而言,面对此时此刻的疫情危机,我们需要的是一起做好风险管理重要原则是:避免风险的侵入、一旦受侵则减少伤害。这才是目前我们大众要一起合作完成的任务。因此民众透过自主而纪律的个人健康风险管理,可以利己利人,间接做到最坚实的全国防护。当然,面对未知的害怕容易让人不知所措或焦虑恐慌甚至人际间的矛盾,故民众不仅要配合健康管理的不便,可能还有生活起居、衣食住行、交通医疗等现实问题要克服,而不确定性或一时的匮乏也容易引发微小的压力,长期累加的小压力还是容易让人身心疲惫,此时,最好放弃抱怨的习惯,或转为积极有效的问题处理策略。

        有两个压力处理原则:

        1.聚焦能量于有效解决问题,要有所取舍或安排。

        2. 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且相互支持。
        我们可由文化上「定、静、安、虑、得」的涵养自勉,理解「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虽然目前对于病毒未能全然掌控,但风暴终会过去,做好能做的行动后以定静安忍为底蕴,集中能量解决问题,或可用最少的代价化危机为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