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疫情,我们要做到“三心二意”

boren 2020-02-11 阅读量:

面对“新冠”疫情,我们要做到“三心二意”
马建平  叶一舵

        2020年的新春充满着挑战,发端于武汉的新冠肺炎以极快的速度蔓延全国,尤其这段时间报告的患病人数的急剧增加以及媒体上不断出现的一些地方“封城”、“封闭社区”等消息,让广大民众产生了较为普遍的焦虑、害怕和担忧等消极情绪。可以说,“安心”和“理解”已成为打赢这场战“疫”不可或缺的因素。我们认为,面对“新冠”疫情,普通民众要做到“三心二意”。
“三心”是:

1 平常心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我们的部分焦虑是来源于对病毒传播知识的缺乏。病毒的传播具有一定的过程,按照病毒传播的过程,现在这个阶段处于爆发期或者称为爬坡期,显著的特点便是被报告的确诊人数大幅度上升,当新发病例达到最高峰时便会迅速下降。根据钟南山院士所说,到2月8日之间会有一个增长的小高峰,现在人数增长是符合病毒传播的一般规律,因此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必过于惊慌和害怕。

2 科学心
       自1月23日10时起,武汉开始封城,随后封城的城市逐渐变多,各家各户基本在自己家内进行活动。由于活动范围的缩小,活动内容的单一,使得更多的居民只能通过网络来关注此次疫情。首先对于疫情的关注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网络的复杂性、便捷性等特性使得各种消息飞快地在网络中传播,在这些信息中既有真实的信息也有错误的信息甚至谣言。其次对于很多网民而言,由于缺乏对信息的筛选和甄别,加上受到一些错误信息的诱导导致自身对这场疫情缺乏正确的认知,并且对于某些负面信息,网民还会进行点赞和分享,从而导致此类信息的传播程度变高。对于疫情的关注是不可避免的,减少对疫情的关注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关注疫情必须要有选择地关注,诸如关注官方的数据和权威平台的信息,包括辟谣的信息,这样我们才能更为客观准确地了解这次疫情。最后,相较于独立的个体,群际影响会降低我们对信息的正确判断,我们应尽量减少对疫情的讨论,因为我们并非疫情的专业人士。

3 信心
       在面对此次疫情的时候,我们首先可以与2003年的SARS病毒进行比较。SARS病毒的转折点被认为是信息的公开,虽然SARS病毒爆发时间更早,但是转折点却在4月出现。相较而言,此次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信息公开更为及时,每天都会公布各省市的情况,没有对公众进行隐瞒。其次,武汉版 “小汤山”医院的云监督机制的运行,建设速度飞快,现已经投入使用,以及科研人员一直紧锣密鼓地开展对病毒防治的研究和疫苗的研制,已有多项可观的成果,这些都为及时控制这场疫情提供了有利条件。最后,有无数的专业人士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方式教授大家关于此次疫情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手段。因此面对此次疫情,我们要坚信一定会战胜它,具有信心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我们的消极情绪。

“二意”是:

1 “深意”
       为了减少疫情人传人的风险,政府、专家、媒体都在号召广大民众要待在家中,尽量不出门。但是部分群众由于对这次疫情的重视程度不高,对“待在家”缺乏正确的认识,仍然会出门聚会,参加打牌等群体活动,而且出门缺少带口罩的意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会增加疫情的传播。我们现有的医疗机构和疫情防护中心很容易找到患病人群A以及和A具有紧密联系的C,但是很难找到A在外出过程中接触的路人B,甚至很多群众也无法知道自己是否就是B,对于人群B的防护是当下的要点,这正是网络以及其他通道公布的人群A乘坐交通工具等信息的原因。所以要充分认识并体会到政府号召我们待在家中的良苦用心,充分理解待在家中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也是一种减少疫情传播的重要途经,虽然我们不能像一线工作人员一样的战斗,但是我们要明白“待在家”不是隔离而是一种适用于我们的战斗方式。

2 心意
        疫情的传播会带来很多担忧和对他人的误解,尤其对可能暴露在疫情中群体的歧视和疏离。虽然为了抵抗疫情减少传播我们应该主动做到不聚集,不接触来自疫区的同胞,做好自我防护工作,但是歧视疫区人民的心态不可取,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病毒而不是疫区的同胞,在力所能及且安全的情况下为疫区同胞和被感染者送上鼓励与关怀才是正确的行为。疫情爆发以来,许多医护工作者不惧感染风险和日夜辛劳一直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我们也应该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敬意与谢意!情绪是可以感染他人的,当我们自身保持在一种较为平静或者积极的情绪中时会带给家人安心的感觉,丰富家庭的活动是调节当下消极情绪的一种有效途径,不仅可以减少自己的焦虑情绪也可以给家人带来正能量。
 
 
作者简介:
马建平,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叶一舵,心理学家,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心理学会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任。